推广 热搜:

“可食用”化妆品?“种草”日记该拔“草”了

   日期:2021-07-30     浏览:800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“橘子汽水妆”、“夏日甜心妆”、某明星防妆等噱头让化妆品行业火爆一时。 李佳琪经典“OMG买它”让众多消费者抑制不住兴奋,转身投入到化妆品海洋中。 当下美妆经济盛行,&
“橘子汽水妆”、“夏日甜心妆”、某明星防妆等噱头让化妆品行业火爆一时。

李佳琪经典“OMG买它”让众多消费者抑制不住兴奋,转身投入到化妆品海洋中。

当下美妆经济盛行,“女生的钱最好赚”让一批急切创业的人挤入美妆红海。

想要在美妆圈占据一席之地,不少商家宣传时使用“可食用”的暗号,迎合消费者对于美妆的健康追求,以此获利。

然而,可食用化妆品真的可以吃吗?多个法规、检测数据告诉你:“可食用”的概念并不靠谱。


   “伪概念”层出不穷 理性逐渐丧失
   如今“可食用”已不再专属于食品领域,多个电商平台均可搜到“可食用”化妆品的标签。

然而细究号称“可食用”化妆品成分,其中多个成分均属于化学用品范畴,和食品毫无关系。

据商家介绍,吃只是形容产品的安全系数较高,没有化学添加剂,虽可以放心购买,但推荐食用。


   实际上,“可食用”化妆品是商家为了进行产品包装宣传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营销概念。

依据我国相关法规及标准,不存在“食品级”化妆品概念。


   检测数据爆表  损害健康得不偿失
   然而,仍有大量消费者被“可食用”吸引,为“伪概念”买单。

这些化妆品虽然“可食用”,但吃不得。


   首先,解释“可食用”根本还要回到相关规定。

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明确指出,化妆品是指以涂擦、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,施用于皮肤、毛发、指甲、口唇等人体表面,以清洁、保护、美化、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。


   而食品则是经口摄入,并通过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协调完成食品的消化和吸收。

纵观二者,食品和化妆品的概念、使用方法、作用机理等都不同。

因此,食品和化妆品二者大相径庭。


   其次,食品和化妆品成分全然不同,包括所用原料及指标、添加剂、禁用品、检验标准、执行规范等等。

二者并不能通用。

例如,直接将食物当作护肤品涂抹,皮肤很难吸收。

皮肤的真皮层和表皮层之间还有一层基底膜,它隔开表皮和真皮层,具有护肤功效的物质鲜少发挥作用。

此外,还要避免将食品直接作为护肤品使用。

直接将食物敷在脸上护肤,微生物极大可能会刺激皮肤,导致油脂分泌过度、面部红肿等多个问题。

况且,据专业研究人员检测后发现,化学成分并不是直接加到妆品里,而是以提取物形式加入,只用纯天然食物无法制成护肤品。


  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号称“可食用”化妆品在专业检测仪器下,多个成分指数超标,无处遁形。

化妆品抽测中,一款可食用防晒乳的成分表显示,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锌、二氧化钛、甘油、丁二醇等,然而在专业仪器检测到该成分中含有矿物油、色素、香精等物质,严重损害人体健康。


   可以明确的是,“可食用”名号下必须有食字准号,而化妆品只有妆字号。

因此,可食用级别的化妆品并不存在,“可食用”化妆品吃不得。


   政府监管任重道远 消费者还需理性看待
   控制市场,还需政府来把关。

当下,对于违法广告法、夸大效果的化妆品企业,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、处罚力度。

从长远来看,市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,将“食品级”“可食用”纳入化妆品广告禁用语,从而规范营销秩序,维护消费者权益。


   其次,化妆品企业自身要以身作则,遵守相关规定,明确食品和化妆品范围,避免陷入利益漩涡。


   最重要的是,消费者应摆正心态,正确看待可食用化妆品。

化妆品永远是化妆品,切不可将其作为食物看待。

面对大肆宣传的广告,要保持理性态度,对夸大宣传的化妆品谨慎看待,切莫盲目跟风。


 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化妆无错,但要保持理性,将完全不对付的二者混为一谈,不仅没有起到本来的额作用,还损害了个人健康。

“种草”日记是时候该“拔草”了。

 
 
更多>同类行业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皖ICP备2020020281号-3